-
水调歌头 中秋
邹萱悦2025-04-24 06:09:14来源:网易 -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夜,一轮皎洁的圆月高悬于夜空,如银盘般洒下清辉。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苏轼这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秋》。它不仅是一首咏月佳作,更寄托了词人对人生、亲情和宇宙万物的深刻思考。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以问天起笔,将读者引入一个超然物外的境界。苏轼面对浩瀚苍穹,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仿佛与天地对话。他渴望了解天上仙境的模样,却又心生疑虑——那里的生活真的如人们所想象般美好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几句细腻地刻画了词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向往着自由自在的仙界生活,另一方面却担心脱离尘世后的孤寂与寒冷。这种复杂的情感体现了苏轼既追求精神解脱又眷恋现实人生的矛盾心理。
接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达了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时的感受。尽管舞姿映照出孤独的身影,但他依然觉得这样的时刻比置身虚幻的仙境更加真实可贵。人间虽有缺憾,却充满烟火气息,让人倍感温暖。
下阕则从个人情感升华至对人类普遍命运的感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默默陪伴着那些因思念而无法入眠的人们。它无情地见证着世间的悲欢离合,也提醒着人们要学会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哲理性的句子道出了自然规律与人生真相。然而,即便如此,苏轼并未因此消沉,而是以豁达的态度写下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他对亲人最美好的祝愿,也是对天下所有人的期许。即使相隔万里,只要彼此安康,就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这份情谊足以跨越时空。
《水调歌头·中秋》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流传至今,成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它让我们明白,无论身处何方,都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次聚散离合。正如苏轼所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标 签: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